关键词: 有机颜料在油墨中的应用

有机颜料在油墨中的应用:性能要求、结构影响与环保发展趋势

作者: 精颜化工    日期: 2025-10-14    点击量:     文字大小:      

有机颜料在油墨中的应用全解析:选择指南与性能优化


一、前言

随着印刷油墨工业的兴起与发展,颜料工业尤其是有机颜料行业得到了显著的推动与成长。目前常用的油墨种类主要包括:胶印油墨、凹印油墨、紫外光固化油墨(UV油墨)、柔版油墨、丝网印刷油墨以及各种特种油墨(如导电油墨、安全防伪油墨等)。油墨的性能不仅取决于连接料和助剂,作为着色主体的有机颜料更是决定了油墨的色彩表现、印刷适性及最终产品的耐久性。本文旨在系统阐述有机颜料在各类油墨中的应用原则、结构性能关系及技术发展前沿。


二、油墨体系中的有机颜料选择

由于不同油墨体系及应用环境的差异,对有机颜料的性能提出了严格且多样化的要求,主要考量指标如下:

  • 色相与色彩鲜艳度:颜料是油墨的着色主体,首先要求色彩鲜艳、饱和度高、明亮度好。
  • 着色力:颜料的着色力直接影响油墨中颜料的添加量,从而影响油墨的成本与性能。
  • 透明性与遮盖力:由于印刷方法与承印物的不同,对颜料的透明性或遮盖力要求也不同。如四色套印要求高透明性,而专色覆盖则可能需要高遮盖力。
  • 光泽性:随着印刷品光泽度要求的提高,颜料本身对油墨成膜后光泽度的贡献也需相应提升。
  • 吸油量:吸油量与颜料的颗粒分散性、润湿性及表面特性有关。吸油量过大会导致油墨浓度难以提高,黏度调整困难,并可能影响干燥速度。
  • 分散性与流变性:颜料的分散性直接关系到油墨的稳定性、着色力和光泽,是核心指标之一。其与颜料的润湿性、粒径及分布、晶型密切相关。同时,颜料颗粒的形态和表面处理会显著影响油墨的流变行为(如触变性)。
  • 理化性能:随着印刷应用的多样化,颜料必须具备优异的光牢度、耐热性、耐溶剂性、耐酸碱性及抗迁移性等。

目前油墨中常用的有机颜料主要包括:偶氮颜料(单偶氮、双偶氮、缩合偶氮、苯并咪唑酮类)、酞菁颜料以及高性能有机颜料(如喹吖啶酮、二噁嗪、异吲哚啉酮等)和色淀颜料等。以下简要介绍几类主要油墨体系中的颜料选择原则。


单张纸胶印机

(1)胶印油墨

胶印油墨目前使用量最大,约占全球油墨总量的40%,在国内市场中更高达约70%。其颜料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:

  • 胶印油墨体系以矿物油和植物油为主要溶剂,连接料(如松香改性酚醛树脂)通常呈酸性。因此,不宜使用强碱性颜料,以避免发生皂化反应导致油墨胶化。
  • 印刷过程中油墨需与润版液接触,要求颜料具有良好的耐水性,防止因吸水而发生性能劣化。
  • 胶印墨层较薄,要求颜料具有较高的着色强度。
  • 胶印多为四色套印,特别是黄色与品红色颜料,需具有良好的透明性,以确保叠印色彩的真实性。

(2)溶剂型凹印油墨

此类油墨的溶剂主要为苯类、醇类、酯类和酮类等有机溶剂。由于体系差异较大,颜料选择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:

  • 凹印油墨黏度低,要求颜料分散性好,在连接料中具有良好流动性,储存过程中不絮凝、不沉淀。
  • 油墨以挥发干燥为主,要求颜料具有良好的溶剂释放性,避免干燥不良。
  • 颜料需具备优异的耐溶剂性,在储存和印刷过程中不发生晶型成长、变色或褪色。
  • 印刷时颜料会与金属辊筒接触,颜料中游离酸不应腐蚀金属。
  • 目前,醇溶性与酯溶性凹印油墨因毒性较低、环保性更好,已成为主流发展方向。

(3)UV光固化油墨

近年来,UV固化油墨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,年增长率长期高于油墨总体增长速度。其主要应用形式包括UV胶印、UV柔印及UV丝印。其颜料选择应重点考虑以下两点:

  • 光稳定性:颜料在紫外光照射下不发生变色或降解。
  • 固化干扰性:颜料的吸收光谱至关重要。应选择在紫外固化波段(通常为365nm、395nm、405nm等)吸收率较低的颜料,以避免影响光引发剂效率,确保固化速度和深度。

(4)水性油墨

水性油墨主要应用于柔版印刷和凹印体系。由于其体系一般呈碱性(常用氨水或胺类调节pH),因此不宜使用含易与碱反应离子的颜料(如某些色淀颜料);同时,水性油墨中常含有醇类溶剂(如乙醇、异丙醇),要求颜料具备良好的耐醇性。此外,颜料在水性体系中的分散稳定性是关键挑战,通常需要亲水或两亲性的表面处理。


从长远看,水性油墨与UV油墨由于具有极低的VOC排放,具备出色的环保优势,是油墨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。有机颜料的研发也应与之同步,向环保、低污染方向转型。


大型印刷机滴墨

三、有机颜料的结构、性能与表面处理技术

同一种化学结构的颜料,因晶型不同,其色相与性能可能存在显著差异。例如,酞菁蓝的α型为红光蓝、在有机溶剂中不稳定,易转化为β型;而β型为绿光蓝、晶型稳定,耐溶剂性优异。


1. 颜料粒径、形态与性能关系

颜料的着色力、透明性、吸油量及耐候性等关键性能与粒径密切相关。

  • 粒径与性能:粒径越小,比表面积越大,光牢度与耐候性通常越好,但吸油量增大,分散难度也增加。
  • 粒径与遮盖力:遮盖力与粒径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临界粒径值。当粒径大于临界值时,遮盖力随粒径减小而增强;当粒径小于该值时,遮盖力反而下降、透明性增加。在油墨体系中,当颜料粒径处于0.05–0.15 μm范围内时,着色力最强。
  • 粒径与色光:其关系较复杂,下表为常见经验规律,但需注意化学结构与晶型的决定性作用:
颜料颜色 大粒径 小粒径
偏红 偏绿
偏蓝 偏黄
偏红 偏绿

2. 高性能有机颜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

颜料的各种性能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。通过分子设计,特别是引入特定官能团,可以系统性地提升性能:

  • 引入酰胺、磺酰胺或环化酰胺基团(如苯并咪唑酮类):能显著提高分子间作用力(氢键),增强分子极性,从而大幅提升耐光、耐热、耐溶剂与抗迁移性能。
  • 引入氯或其他卤素原子:可以改善耐光性与耐溶剂性。
  • 引入磺酸基或羧基:主要用于制备色淀颜料,或提高其在水性体系中的相容性;但这些亲水基团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耐有机溶剂性。
  • 引入硝基基团:可以增强耐光性与耐溶剂性。

除了上述经典类型,高性能有机颜料(HPPs)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:

  • 喹吖啶酮颜料:提供从红到紫的鲜艳色相,具有极高的耐性等级,是标准的红紫色HPP。
  • 二噁嗪紫:着色力极强的紫色颜料,色相鲜艳,耐性优良,广泛用于调色和增白。
  • 异吲哚啉颜料:提供高性能的黄、橙、红色调,耐性全面。
  • 苝系和芘系颜料:提供高牢度的红、棕、黑色调,尤其以出色的耐热性著称。

胶印机与油墨

3. 颜料的分散与表面处理技术

随着油墨体系向低黏度、高颜料含量、高稳定性方向发展,颜料的分散性要求愈加严格。现代表面处理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。

  • 传统处理:采用松香及其衍生物进行处理,可以提高颜料的润湿性和分散稳定性。
  • 核心工艺—挤水转相:对于胶印等高端油墨,普遍采用挤水转相工艺。该工艺直接将颜料水性滤饼与油性连接料混合,在剪切力作用下使颜料从水相转移到油相。此法能避免干燥过程中的颗粒团聚,获得更高的着色力、光泽和流动性。
  • 先进技术—超分散剂:针对难以分散的高性能颜料,高分子超分散剂已成为标准方案。其分子结构包含锚固基团(牢固吸附于颜料表面)和溶剂化链(与连接料相容),通过强大的空间位阻效应,实现颜料颗粒的长期稳定分散,尤其对低黏度溶剂型和水性体系至关重要。

四、未来趋势与挑战

有机颜料在油墨中的应用正面临来自环保、法规和新技术应用的多重驱动:

  • 环保与法规合规:全球对VOC的限制日益严格,推动了水性、UV和EB(电子束)固化油墨的增长。颜料必须适应这些体系。同时,法规(如欧盟REACH、玩具标准EN71-3)对颜料中的特定芳香胺、重金属含量等提出了严格限制,推动了对无APEO、无重金属、低多环芳烃环保型颜料的研发。
  • 功能性颜料的需求:在安全防伪、包装电子化等领域,对功能性颜料的需求上升。例如,光学变色颜料(OVPIs)、温变/压变颜料、上转换/下转换荧光颜料等特种颜料成为研发热点。
  • 供应链的稳定与创新:在追求高性能和环保的同时,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效益,也是颜料和油墨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。

五、结语

有机颜料在油墨中的应用体现了颜料科学与印刷工艺的深度融合。通过科学的分子设计、精细的晶体工程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,可以定向地优化颜料性能,满足多样化印刷需求。未来,有机颜料产业必将持续向高性能化、环保化和功能化方向演进,与油墨行业协同发展,共同推动整个印刷产业向更高质量、更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。

产品列表

已超10000家客户与精颜合作

全球品牌颜料,一站式批售

400-006-1223

24小时热线电话

立即联系

最新文章